女性红蜘蛛多少钱一瓶?【gan365.cc】?『浏览器输入打开』?专业?安全?顺丰?保密?全国?付?0W3yf0dbM沉睡荒地变身希望田野 福清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
本文转自:福建日报
夏日炎炎,在福清市海口镇后路村孟厝自然村,140多亩早稻已经挂穗,长势喜人。
“很快就可以收割了!”后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自灿告诉记者,“这些土地原来都是退养的水塘,得益于‘造地’工作,现在终于‘盘活’了!”
福清是福建省产业重镇,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存量日益紧缺、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,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用地指标;但同时,本地不少水塘、旱地等荒废未利用,亟待盘活。
去年10月以来,福清市实施土地整治工作,对未利用地进行改造,共立项39宗项目,新增耕地1524亩。到目前,已有17宗通过市级验收,新增耕地478.1亩,旱改水41.21亩。
“从实施效果来看,我们算好了‘三笔账’,发挥‘造地’最大效益。”福清市政府党组成员薛辉介绍,第一笔是经济账,根据测算,造地1524亩,将节省财政资金7亿元左右;第二笔是生态账,把矿坑、水塘、荒地修复成耕地,让这些“生态伤疤”变成了“绿水青山”;第三笔是民生账,新增耕地属于村集体,通过“造地”奖补、土地出租等,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。
破解矛盾,用地需求“两头碰”
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是当前城市发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。近年来,福清产业建设、城市发展迅速,这一“两头碰”矛盾日益显现。
“福清每年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需占用耕地2500亩左右,但去年测算后,全市存量工业用地仅剩48宗2518亩,直接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发展。”薛辉介绍,同时,立足粮食安全需求,福清还存在耕地资源不足、基本农田划定质量不高等问题。
“因此,我们一直通过交易平台购买用地指标。按照去年市场价计算,买1000亩用地指标最少要花7亿元。”他说。
但另一方面,通过调研摸底发现,福清现有采矿用地2938亩、坑塘水面656亩,这些既是“生态伤疤”,也是潜在的可用土地。能否把这些荒废地盘活?